“我就想好好干,将来有一天能当上护士长……”这样一个美好愿望,对于23岁的女护士王梦弟来说,却隔着“千山万水”。王梦弟去年查出患了尿毒症,与她血型相符的母亲因为患有精神类疾病,无法为她捐肾。可她自己并没有放弃,腹部埋着透析管,一边坚持在一家医院做着护理工作,一边为了省钱自己给自己做透析……
一、我若放弃了 爸得难过一辈子
2011年毕业后,王梦弟在菏泽单县中心医院开始实习,实习一年后,有望签合同转正。不幸就在此时降临。去年10月份,王梦弟发现自己的身体出了状况:腰疼得厉害弯不下去,脚也有点肿。“原来要是翻个身很容易,但那段时间,我翻不过身,早上起床,就和老太太似的,双手支撑才能勉强起来。”
那时候,她看到自己脸色发黄,以为是贫血,查了血常规显示血色素6克,远低于正常指标,最终被确诊为尿毒症。“确诊那天是10月26日,我觉得这一辈子完了,本想着能工作挣钱了,可让我爸爸妈妈过好一点的日子了,怎么能这样?我都不想活了。”王梦弟说着哭了,“可是我爸爸怎么办?他就我一个女儿,妈妈已经那样了,我要放弃了,爸爸得难过一辈子。”
住院3天,考虑到新农合异地报销的问题,父亲将她接到了莘县人民医院继续治疗。“我妈妈接受不了这个事实,一给她说我得了这个病,更不清醒了。”王梦弟告诉记者,由于当地医院没有腹膜透析液,住院4天后,她和父亲来到了济南,住进了济南军区总医院。
二、好心老板包吃住 方便王父照顾她
去年11月底,王梦弟接受了腹膜透析手术,肚子里埋进了透析管。为了省钱,她要求出院。“我知道该怎么透析,没必要在医院里花钱。”
为了照顾女儿,王泽军在附近找了份车工的工作,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,单位领导在厂房边上给他们父女安排了一间屋子,包吃住。“领导很好,不仅每个月给1000多元工资,还说要是孩子住院需要照顾,让我尽管请假去,钱一分不少。”
王梦弟每个月需要住院4-5天,医院会给她开一个月的透析液。走进她住的小屋,除了一张架子床,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床边摞得高高的纸箱子,里面全是透析液。“一个月开15箱,每箱8袋,一袋重4斤,我每天要用4袋。”“这4斤要一下子放进去,一开始放不进去,一个周后行了,现在也习惯了。”王梦弟说,而每次透析,王泽军都不忍看。
三、母亲没法捐肾 除非病情康复
王梦弟从一开始就知道,尿毒症唯一根治的方法就是移植一个肾脏,而在目前国内供体紧张的情况下,除非是亲人捐赠。她是O型血,父亲是A型,母亲是O型。“我咨询医生了,医生说,精神病患者是不允许捐赠器官的,除非治好了,具备民事行为能力。”王梦弟说,可妈妈的情况一直不乐观。
王泽军告诉记者,原来女儿没生病时,他一直在家照顾,也会叮嘱妻子按时服药,妻子情况比较稳定。但自从他带女儿来济南看病,妻子一个人在家没法按时吃药,导致病情恶化。“割麦子的时候我回了趟家,把麦子收了都卖了,用那个钱把她送进了乡镇卫生院,现在还一直在那里治着,上次回去看了看,没什么好转。”
四、坚强,没时间怨天尤人 她带病工作
记者采访结束要离开了,王泽军打工的工厂负责人宋女士追了出来。“记者同志,你们得帮帮他们,都这个样了,王梦弟还上班呢!上夜班回来,我们看她那个样都心疼……”王梦弟还上班?记者在屋里时已看到她肚子上的透析管,无法置信。
说起工作,王梦弟笑了。原来,今年春节以后,王梦弟在一家民营医院找到了一份护理工作,“我觉得上天还是偏爱我的,正好他们招工完,还缺一个名额,要不,恐怕还不行!”“我爸爸腰不好,我不能把压力都给他,我是瞒着他找的工作。要是早说了,他准不让我干!”王梦弟笑着说,“我没生病时,就喜欢护理工作,就想着好好服务患者,有一天能干到护士长,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,我不会轻言放弃!”
王梦弟一个月的工资也是1000多元。她的工作地点在省城附近,和住的地方一东一西,隔着整个济南市区,坐公交车需要倒四五次,路上的时间3个小时左右。“白班还挺好的,没感觉多累;夜班从傍晚5点到第二天早上8:00,一夜不能睡觉,有点承受不了。感觉头晕、疲劳时,我就坐一会儿,咬咬牙也要坚持下来!”
这不是一个自怨自艾的女孩。她的坚强,让人感动,让人心疼。